
![]() |
![]() |
警示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员干部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手段。日前,山东省青岛市纪委监委成立课题组,围绕增强警示教育震慑力、渗透力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当前基层警示教育工作存在警示不足不准、效果不强不长等问题。一是主动性不够强。一些地方和单位警示教育存在“上热中温下凉”现象,市级层面相对重视但逐级弱化,个别区(市)、镇(街道)通报案情时瞻前顾后、“辣味不足”,个案警示教育不及时、走过场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二是针对性不够强。腐败行为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影响性有所不同,个别领域腐败案件相对集中,全领域性的典型案例素材储备和研究不够充分,尤其对不同领域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行为的素材积累和数据分析有所欠缺,对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带来一定影响。三是实效性不够强。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上廉政党课等传统教育模式运用较多,短视频、vlog等新媒体形式运用较少,受教育党员干部对警示教育存在“套路化”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警示教育触及灵魂的震慑效果。
针对发现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突出政治要求,加大政治把关力度。将政治功能贯穿警示教育全过程,甄选典型案例时首先从政治上审视,将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案件作为必选内容,深刻揭示案件政治危害和深刻教训,找准案件当事人蜕化变质的政治“病根”。注重剖析案发单位政治生态、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警示教育与以案促改促治同部署、同推进,确保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二是突出分层分类,加大靶向浸润深度。健全分层分类警示教育机制,指导基层结合各地实际分层次、分类别、分领域建立典型案例库,甄选划分新近案、身边案、典型案、领域案等类别,类比分析、系统总结案件特点规律和共性问题,及时找准问题背后的制度漏洞、监督短板,用身边人身边事明纪说法,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三是突出协同联动,加强资源共享力度。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警示教育上下游、左右岸有机贯通起来,打破地域界限、信息孤岛,在教育资源、平台载体、技术手段等方面强化协同联动、鼓励共用共享。建立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宣传、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部门职责,优化运转流程,完善配合机制,协同打通查办案件和以案促改促治的内在联系。注重与行业领域相关部门警示教育工作互通协同,把警示教育嵌入干部培训、民主生活会、庭审现场、清廉建设等工作中,与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学习等协同开展,将警示教育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探索创新方法路径和形式载体,除了印发警示教育材料、摄制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生活会或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之外,探索将警示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用好新媒体平台载体,多尝试个性化、即时性警示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摒弃“看客”心态,真正做到以案为鉴、反躬自省、警钟长鸣。(山东省青岛市纪委监委课题组)